找到相关内容47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月澡雪印禅心——禅诗中明月意象

    而在于心性的解脱,世间实际即涅槃的真理。心不散乱,意不贪执,自然精神专注,自然澄明内发,内心澄明自会观照万物,体认实相,最终证得正觉。“陶钧文思,贵在虚静,疏论五藏,澡雪精神。”(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神思...

    温新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982064.html
  • 宗喀巴大师圣诞及涅槃日

    得到了各派的密法传承。   宗喀巴大师是闻思修全面结合的典范。善于思考,勇于探索是大师的一个突出特点。大师求知若渴,但却绝不盲从。对前人的疏论、学说、概念甚至词义解说都要经过寻根究底的审视考察,才决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1685697.html
  • 自由与颠覆:南泉普愿禅学思想特征的一种解读

    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”于是,他的言语便能“领玄机于疏论之外,当其锋者,皆旗靡辙乱”。而这种“玄机”,便是佛教经论所未能敷演的。南泉普愿较之他人有着更多的“疏论之外”的理论锐器,当然“当其锋者,皆旗靡辙乱...方能体认真道,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“自由人”和觉悟者。而促使他“领玄机于疏论之外”、“独超物外”(马祖道一语)的思想利器,便是来源于老庄思想中对“道”的体认。老、庄认为,在宇宙自然的苍生万物之中,存在...

    万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0343172.html
  • 慈宗居士传

    赞善大夫。  元和十年七月,盗杀宰相武元衡,居易首上疏论其冤,急请捕贼以雪国耻。宰相以宫官非谏职,不当先谏官言事。会有素恶居易者,掎摭居易,言浮华无行,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,而居易作《赏花》及《新井》诗,甚伤名教,不宜置彼周行。执政方恶其言事,奏贬为江表刺史。诏出,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,言居易所犯状迹,不宜治郡,追诏授江州司马。  居易儒学之外,尤通释典,常以忘怀处顺为事,都不以迁谪介意。在湓城,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749421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──杨文会

    无量寿佛名一句,明观想与持名互摄也。佛恐后人视观想与持名判然两途,故作此融摄之语以晓之。”(《杂录》卷四)杨氏在《观经略论》中还对《观经》所述的十六观法和九品往生等作了简要的疏论,其中颇多融会华严圆融无碍之理,[37]而发前人之所未发。如他在疏论第十二观“普观想”时认为,达到此行者,已超上品上生,而所以如此,是由于这种观想所达到的境界是事事无碍法界。[38]又如,他在疏论第十三观“杂想观”时,特别...

    楼 宇 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151001.html
  • 宗密在长安行迹、交往与著述略考

    ”三年过后,宗密重回长安,住在兴福寺,在此他搜集《金刚经》的相关疏论,吸收其精华,撰成《金刚纂要疏》一卷、《疏钞》一卷。其后,他对唯识之学发生兴趣,在当年的冬天于兴福寺开始研究,直到次年春天移住保寿寺...

    邱高兴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3393705.html
  • 从宋元四明六志看宋代佛教在明州的流传、变迁及其特点

    遣使修贡。及境,访师(延照),云:“国王问讯,翘伫大名,谨献法衣一并寄海东。晓师所著作疏论二百卷,属师流通。”名称远闻,虽蛮夷亦知向慕焉。⑥  以此观之,北宋一代明州佛教的对外交流基本上以天台宗为主,...。著名的如知礼著有《观音经义疏记》四卷、《观音玄义记》四卷、《四明十义书》二卷、《十不二门指要钞》二卷等20 多种,神照本如著《仁王忏仪》,圆照梵光著有关天台宗教义的疏论二百卷,智觉延寿编《宗镜录》...

    许序雅 庄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0261422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来,唯习大乘禅,不是法师,若欲听法相,令于婆罗门法师边听。摩诃衍所说,不依疏论,准大乘经文指示。摩诃衍所修习者依:《大般若》、《楞伽》、《思益》、《密严》、《金刚》、《维摩》、《大佛顶》、《花(华)严...因素,即使摩诃衍本人也不能不承认。他在给吐蕃赞普所上的第三道奏表中就曾言道:   摩诃衍一生已来,唯习大乘禅,不是法师;若欲听法相,令于婆罗门法师边听。摩诃衍所说,不依疏论,准大乘经文指示……信行奉受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
  • 试论佛教在广西久传不兴的原因

    外地大师的疏论,他们采取通常只在堂布道的方式,企图以此来感召庶民的心灵。因而使得许多外来的大师,包括慧能的弟子只能在各个寺院中产生影响,对于那些远离寺院的民众来说,他们无法接受,也不愿意去接受这种使人...

    阮民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3285051.html
  • 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的相关介绍

    六十三岁,大师示寂于格登寺。   大师对佛教的贡献   宗喀巴大师是闻思修全面结合的典范。善于思考,勇于探索是大师的一个突出特点。大师求知若渴,但却绝不盲从。对前人的疏论、学说、概念甚至词义解说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2486639.html